党外知识分子
 党外知识分子 
当前位置: 首页>>党外知识分子>>正文

习近平总书记谈怎样识别优秀人才?
2017-06-22 15:57   审核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建设有许多重要论断,这些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归纳起来,总书记关于人才新思想的主线就是“什么是优秀人才,怎样识别优秀人才,如何把优秀人才用起来”。今天我们为大家解读习近平总书记的人才观。

 

 

 

 

什么是优秀人才?  

优秀人才大致来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科技人才,一类是经营管理人才,包括企业家、经理人和广大党政领导干部。这两类人才的不同点在于掌握知识的结构大相径庭,科技人才拥有的知识更多的是技术知识,是专、深、尖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人才拥有的知识更多的是领导知识,是广、博、通的社会知识。  

创新驱动是两轮驱动,一轮是科技创新驱动,一轮是制度创新驱动。科技创新驱动需要优秀的科技人才,制度创新驱动需要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两大类人才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形成创新驱动的合力和活力,取得一批在世界范围内领先的创新成果。  

尽管科技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各有特点和优势,但二者同样作为优秀人才,有着共同的标准。  

一是有理想。优秀人才往往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种情怀和责任感会通过时间的沉淀和实践的历练转化为他们植根内心深处的对国家、对事业的使命感,为了国家的富强和事业的发达愿意付出生命去拼搏去奋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些思想为一代又一代优秀人才所尊崇和践行。  

二是能创新。创新是优秀人才的核心特质,也是区分普通人还是优秀人才的关键指标。优秀人才必然是能够勇立潮头,引领创新。科技人才重在科技创新,经营管理人才重在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和文化创新等。  

三是敢担当。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时期,优秀人才更需要担当精神和责任意识。面对世界各国竞争加剧的趋势,优秀人才必然要有舍我其谁的勇气和气概,既要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敢于争先敢于奋斗,又要能够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允,守住作为“士人”的底线和尊严。  

怎样识别优秀人才?    

怎样识别优秀人才、怎样培养优秀人才是习近平总书记人才思想要回答的第二个问题。优秀人才的识别与培养重点应当遵循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遵循执政规律意味着应当根据党和时代的需要去培养人才,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意味着应当根据人才的特点去培养人才。  

①识别优秀人才的理念要多元化  

优秀人才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创新,创新的人才必然千人千面,各不相同。特别是科技人才更是不能用常规思维去识别和判断。这就决定了识别优秀人才时要坚持多元化的识人理念,不能用一把尺子量到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互联网领域的人才,不少是怪才、奇才,他们往往不走一般套路,有很多奇思妙想。对待特殊人才要有特殊政策,不要求全责备,不要论资排辈,不要都用一把尺子衡量。  

②识别优秀人才的标准要实践导向  

人才之所以被称为人才,主要还是看他做了什么事情,做成了什么事情,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何,重在以实践和业绩为导向识别人才。这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重要体现。因此,识别优秀人才特别是科技人才要以实际能力作为标准,突出优秀人才的专业性、创新性、实用性。专业性看的是同行评价,创新性看的是与众不同,实用性看的是社会效益。  

坚持优秀人才识别的实践导向,就是坚持优秀人才评价的专业导向、市场导向和社会导向,而非官员导向、政府导向和权力导向。要首先坚持“自下而上”的评价路径。识别优秀人才的方法要靠“赛马”。历史的经验证明,优秀人才的识别和发现,最有效的机制是“赛马”而非“相马”。优秀人才的识别和评价是优秀人才成长、发展和使用的重要风向标,而优秀人才识别和评价的渠道和方法直接影响到人才的流向问题,人才的流向最终又关系到人才的成长和发展。  

如何把优秀人才用起来?  

优秀人才识别出来后,关键还是要使用,切实让优秀人才发挥出积极的作用,为社会和国家做出实实在在的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归纳起来,要把优秀人才用起来,有三个方法,也是三个步骤。  

①提供合适的平台  

把优秀人才用起来,第一步就是给优秀人才提供合适的平台,提供合适的岗位。是科技人才,就安排到科研岗位上;是经营管理人才,就安排到经营管理岗位上。用人所长,越用越长。如果用人非所长,没有给优秀人才提供合适的岗位和平台,本来是优秀人才的人才也难以发挥积极作用,相反会妨碍他们的成长和发展。对于既有科技特长又有管理能力的领军人物,要让他们有职有权,遵循科研工作的规律,发挥领军人才在把握创新前沿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和长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的那样:“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要让领衔科技专家有职有权,有更大的技术路线决策权、更大的经费支配权、更大的资源调动权,防止瞎指挥、乱指挥。”  

②创造宽松的环境  

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在基础研究领域,包括一些应用科技领域,要尊重科学研究灵感瞬间性、方式随意性、路径不确定性的特点,允许科学家自由畅想、大胆假设、认真求证。不要以出成果的名义干涉科学家的研究,不要用死板的制度约束科学家的研究活动。很多科学研究要着眼长远,不能急功近利,欲速则不达。  

有了宽松的环境,才能切实做到使知识分子能够把主要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业务上,放到科研上,使知识分子能够尽可能多地考虑创新问题,少考虑甚至不去过多地考虑收入问题、房子问题、报账问题、填表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等。概言之,创新问题交给优秀人才去考虑,创新之外的其他问题交给制度和相关负责人员去考虑。  

③营造宽容的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既要重视成功,更要宽容失败”。对优秀人才来说,创新就是生命,而宽容的氛围则是激发创新的关键。营造宽容的氛围有两个关键:一是宽容优秀人才的创新失败,二是宽容优秀人才的创新错误。知识分子的思维特点决定了改变自己已有的认识和观点往往有一个过程,领导干部要有更多耐心和更广阔的胸怀,为优秀人才营造宽容的氛围,激发激励优秀人才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宽容的氛围是对优秀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最大的信任和激励。  

2017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联组会上强调,各级领导干部要善于同知识分子打交道,做知识分子的挚友、诤友。此外,党管人才是原则,也是优秀人才能够发挥作用的关键。因此,优秀人才的识别与使用过程中离不开党组织的把关作用,离不开各级领导干部有效的工作方法与高超的领导能力。做好人才工作,尤其是新时期优秀人才的创新工作,广大领导干部必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遵循人才成长规律、遵循知识工作特点和规律,因势利导、因人施策,切实为优秀人才营造好能够最大程度发挥他们创新优势的环境。  

 

关闭窗口